五月渐渐远去,迎来了今年夏天,开始今年的烈日炙烤。而在这季节交替之际,一则发生在山西的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人们的注意。事件发生在山西的太原师范学院,由受害人“芝芝”通过微博撰写文章《太原师范学院校园暴力》引发社会关注。“芝芝”文中提及自己和另一个室友龙同学长期受到另外两个室友的霸凌,发生口头冲突或是肢体冲突,甚至对其扒衣胁迫拍摄裸露视频并发布到群聊,导致当事人患上重度抑郁。发文一出,学校立即设立工作组进行深入调查。目前事件已经得到妥善解决,官方发文说明事件真实情况并且当事人“芝芝”删除微博言论和发布新微博回应。

然而细心的人如果仔细观察,便可以发现是学校在息事宁人。在当事人“芝芝”发布的最新回应的微博中,手机型号“小尾巴”由三星S10换成了搜狗高速浏览器,很明显可能是学校官方强登账号发文或是要求“芝芝”当场发文。由此可见,事件并非得到妥善解决,而是被学校控制。对于此类结果,在国内的校园事件中或是已经习以为常。

这让人不禁思索:平安校园真的平安吗?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,古往今来多少能人将相都出自教学场所之中。而当代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——学校却频出状况。先有校园宿舍投毒、持刀刺死同学,后有教师性骚扰学生、学校私自招生无学籍,这些事件多如牛毛,但又如时间长流中的竹筏,只在此时漂过,事后杳无音信。学生在此中受害,学校甚至相关部门在此中受益,这是所有事件的共同之处。学生往往是事件的弱势一方,学校依仗公关团队和相关部门成为事件中无可厚非的强势一方,结果毫无疑问是所谓的妥善解决,在解决问题后,学校甚至能宣传自身,以便获得更多的生源。而此后校园等待着的,却是下一批无权无势的学生,而以往事件中的学生因种种束缚而难以言语而止于唇齿,似乎成了一种恶性循环。在校园随处可见的建设平安校园的标语,却成了一种无形讽刺。学生即时手持发言权,在网上发言,引发关注,可最后又如何呢?身在学校只能和学校“和解”,下一刻只能作无事人继续着校园生活,以往的所作所为成了他的一次难忘经历。

![teach](teach.jpg)

在这言论自由的时代,学生能够自由发文引起社会关注,但是之后呢?官方为名为利,或是编造理由平息事件,或是控制当事人自行“解铃”,真正解决问题的例子并不多。

而依本人看来,平安校园的平安之处在于校方的保护。一旦校方打破了自己一手建立的保护规则,那么学生权益将受到侵害。在打破之后还以身份之优势加以平息,那么校园不再是校园了,而是一个巨大的囚牢。囚牢里的学生能做的事,要么向外面求救,要么在规章制度下继续生活。因此,若想将巨大囚牢复原成教书育人的平安场所,校方在解决校园问题时,就应当考虑学生的权益以及办学的宗旨,而不是盲目地将学校利益放于首位,这样只会让学生家长为之侧目和社会人士加以反感。对于权益受到侵害的学生,不能沉默无言,当然更不能一时冲动,藉由解决问题去大肆污名化学校,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理性处理事情,在家长或是相关部门协助下于学校协商解决。而对于无可奈何的情况,可以向更高层的部门加以反映和通过网络向社会各界求助,拿起法律武器勇敢维权。此外,在法律法规方面,更应该有保护学生合法利益的条文规矩出现,并且将这些通过各教育部门落实在各学校上,这将是学生的最有力的保护。在建设平安校园上,学校不仅仅只是设立来访登记、排除安全隐患、安排巡逻人员的等等这些表面上的工作,更应该深入了解学生,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,预防校园暴力,在授予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地为人处世。在对教职工的管理上更应该更为严格,坚决辞退品行不端的教职工,在有着优良品质作风的教职工前提下才可进行高品质教学,才可以对学生在另一层面加以保护。如此这般,校园才可避免变成囚牢。

若以上各点得以实现,那么平安校园的未来指日可待!